时间:2022-09-06 18:42:36 | 浏览:2183
去河南洛阳,第一站就是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的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宝库,当然不容错过。
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在唐代至盛,坐落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山坡上。我个人觉得若用航拍视角来看龙门石窟,会对恢弘的石刻艺术与千年历史有着更直观的认识。
龙门石窟,作为洛阳最热门的景点之一,自然是游客如云的。我是五年前去的,适逢某个周末,游客熙熙攘攘,但比起黄金周假期的游客人潮来说,还不算拥挤。看石窟的过程中,一直仰着头,感觉颈椎病都好了大半。
龙门石窟的门票价格是90元(这是2018年下调的价格,我去的时候是2017年,当时票价是100元每人),物超所值。如果你对石刻艺术感兴趣的话,可以带上干粮,在这里慢慢转上一天,细细看这些石刻。我当时去的时候,龙门石窟还没有夜游项目,有一点点可惜。我很好奇,夜游龙门石窟,夜观石刻,会是怎样的一种奇妙体验。
历经变迁之后,龙门石窟现存洞窟像龛2000多个,造像11万余尊。如今我们看到的,是经过岁月洗礼的遗存,而我们只能从这有限的遗存的基础之上,用历史记载的文字描绘和自己的想象脑补来补足这些石刻与当年的盛况之间的差距。
在龙门的石窟里,唐代的洞窟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北魏。
龙门石窟的造像,大多是当时的皇家贵族所建,其中最有名的石刻当是卢舍那大佛。这尊巨大的佛像,是武则天下令根据自己的容颜所雕刻的。
大佛之下,人来人往。而大佛静默无言,看着这人世间。
在近处看大佛,会觉得大佛宏伟,而若走到对岸,又会更加觉得人类的力量与自然融合之神奇。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看似渺小,却又用一刀一刻塑造出恒久的佛像。这些都是人类存在过的痕迹,是时间的书法留下的撇与捺,是历史这双大手给这片土地打磨出来的模样。在对岸,转头看远处的卢舍那大佛,就更加有一种沧海桑田、时间流转的唏嘘之感。
卢舍那大佛,面带神秘的微笑,因此被国外游客称为“东方蒙娜丽莎”,还有着“世界最美雕像”之称。石像的寿命,比人长久。斯人已逝,而石像仍在伊水之畔,笑看世人。
参观龙门石窟的时候,会看到许多这样的被风化的石像。他们面目模糊,五官已经无法被看清,但在这模糊之中,似乎又存在着一些风都无法抹去的真实。这些石像在当年工匠的手下产生,跨越千年,抵达现代人的眼前。不知为何,每念至此,就觉得有些感动。
最早,这里不叫龙门,而是叫“伊阙”。之所以叫“伊阙”,是因为伊水贯穿而过,两山相望,犹如一门,传说只有龙才能飞越而过,因此,就有了“龙门”之名。
龙门石窟所在的这座山,就是龙门山。据说,大禹治水时凿开龙门山,将伊水和洛水汇入黄河,从而解决了水患问题。而鲤鱼跃龙门的传说,也是发生在这里。最近这几天,高考和中考的成绩都出来了,也祝看到这里的家有考生的读者们也能遇到“鱼跃龙门”,得偿所愿。
(图文皆为【过期游记】原创,欢迎关注、评论和转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合作。)
洛阳龙门石窟讲解(东山石窟、白园讲解)专业深度讲解,严选大咖。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宝库之一,共2345个佛像。它历史文化价值,需要讲解员娓娓道来,才能让我们平心静气的欣赏和品味。
去河南洛阳,第一站就是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的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宝库,当然不容错过。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在唐代至盛,坐落于伊水东西两山
初秋时节,众多市民和游客来到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领略千年石刻造像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美妙意境,享受秋日里的休闲时光。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期,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现存佛像10万余尊、佛龛2300多座。
简介: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古迹,其中位于河南的洛阳更是享有四大古都之一,在洛阳旅游最为出名的景点莫过于龙门石窟。它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齐名,早在北魏太和19年就开始开凿,距今已有1500多年。
趁着河南旅游免门票的政策,提前一周预约好龙门石窟的门票,还专门留了一天时间,准备好好逛逛这座世界文化艺术宝库。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洛阳。抵达洛阳的游客,十之八九是冲着龙门石窟来的,我们也不例外。
中新社记者 刘鹏 摄图为游客夜游龙门石窟。中新社记者 刘鹏 摄图为游客在佛。中新社记者 刘鹏 摄图为夜幕下的龙门石窟。10月14日晚,夜幕下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在连绵灯光的衬托下蔚为壮观、神秘莫测,吸引游人山间夜游。
河南省自2021年10月10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豫见金秋惠游老家"活动,活动期间全省共有432家A级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洛阳龙门石窟是其中的一家。图为活动当日游人在景区拍抖音。(何浩摄/光明图片)河南省自2021年10月10日起开展为
"被昆仑之洪流,据伊洛之双川,挟成皋之严阻,扶二崤之崇山。"东汉傅毅在《东都赋》中生动地描述了洛阳的地势和位置。洛阳,因在洛河之北而得名。伊河,因商代名臣伊尹之母居于上游而得名。南伊河,北洛河,像两条飘逸的彩练,相携着丰富的平原川流不息,形
不少游客在龙门石窟游玩的时候,会偶尔看到东边不远处有火车徐徐驶过。这种现代工业的象征产物和千年佛教石窟搭配在一起,有一种时代的交互感。火车悠长的鸣笛响起伴着伊河的波流,确实有一些美妙的味道在其中。然而,对于龙门石窟来说,不远处的火车震动是否。
#鲸探#龙门石窟石刻艺术精品#数字藏品鲸探将于2022年6月14日12点发售基于龙门石窟石刻艺术精品的二创作品,都是精品。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首、位于古都洛阳城南的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之际,即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
来源:河南广电-映象网如何让游客更好地体验“老家河南”美景,感悟“老家河南”文化?今天,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豫见金秋 惠游老家”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为进一步启动旅游市场,拉动消费,全省文旅系统于10月10日至11月10日开展“豫见金秋
河南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日雨量已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南都记者了解到,7月20日,嵩山风景区内所有景点暂停对外开放,据现场画面显示,嵩山少林寺被淹,已水流成河。目前,河南超过50家景区已临时闭园。
“文物人太累了,我没有办法抢救所有的文物我没有办法保障文物不受损,郑州博物馆馆长张霆说,作为文物工作者文物的安全比我们的生命重要,我泪流满面………”7月23日晚,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在微信朋友圈里如是说。
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佛教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曾给予了“三个最”的高度评价。
8月2日,在龙门石窟可以看到 ,整个卢舍那大佛已经脱下“防护服”,真容再现,快和洛洛一起来看看。"去年12月,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本次工程主要分为两大重点部分:一是渗漏水治理,即根据奉先寺地质状况、裂隙分布、渗漏水病害发育程度。